八仙花会

miss

八仙花会

八仙花会,又称三山会、五官会、七婆会、九妹会等,是广东民间的一个传统宗教活动。该活动始于十六世纪末明朝末年,最初的举办者是广东的“圣姑”妙福圆慈。八仙花会以妙福圆慈的八位“仙姑”为主要供奉对象,由钟馗把守。它集民间信仰、道教、佛教、儒教等多元宗教因素于一身,是广东富有特色的民间信仰文化活动。

八仙花会的起源与发展

八仙花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末明朝末年。妙福圆慈(1505—1569)是广东南海县狮子岭的一位民间信仰领袖,据传说她年轻时做过宫女,后来留居南海,以治病为业,广受欢迎。妙福圆慈的教义以民间信仰为主,在南海地区深受民众信仰。后来,在民间传说中,她被尊称为“圣姑”。

根据传说,妙福圆慈去世之后,她的信徒们经常聚集在她的墓前祭拜。后来,为了方便祭拜,他们就在南海城墙内的“三仙庙”建立了“八仙殿”,将妙福与其门下八位女弟子供奉其中。自此之后,八仙花会就开始了它的历史。

八仙花会的传承与庆祝活动

八仙花会是一种传统的宗教活动,在广东流传了数百年,是广东民间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整个花会从腊月初一开始,历时十五天,以“绕境”和“分会”两个环节为主要活动形式。

其中,绕境是指信徒们手持香烛,在巨大的铜鼓声中依次经过南海八仙殿、南岗头、大屿山等地,最后回到南海市中心。这个过程中,信徒会高唱妙福圆慈和八仙的赞歌,祈求平安和神灵保佑。而分会则是指在各地的八仙殿内进行供奉仪式,信徒们还会举行歌舞表演、民俗活动等形式丰富的文艺晚会。

八仙花会的神话和传说

八仙花会是充满神话和传说的,这些故事不仅富有地方特色,而且形象生动、寓意深刻。八仙花会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之一就是“吹灯拔蜡”。

相传明侯刘宗周的女儿被妖怪抢走了,无数人前去救援,都无功而返。只有八仙中的韦护真(通称“铁拐李”)单枪匹马上前,将拦在妖怪屋门口的难关一一化解。他来到了女儿所在的屋子里,只见困在里面的女儿手掌心上插着一根红蜡烛。韦护真将这根蜡烛吹灭后,女儿就跟他一起走出了妖怪的屋子。从此,吹灯拔蜡便成为广东民间流传的一个趣闻故事。

八仙花会的现代意义

作为广东民间信仰文化的代表,八仙花会在当地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。它集多种宗教文化因素于一身,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,是广东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此外,八仙花会也是促进社会团结和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。通过八仙花会这个舞台,人们可以共庆节日、共展风采、共传文化,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。

八仙花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民间信仰活动,它代表着广东地区民间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。无论如何,八仙花会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和传承的一种文化宝藏。